覺悟者栽培的花園/
覺悟者的花園
人類簡史
影評人生
現代啟示錄
香港起風了工作室/
關懷和行動
心中的圖畫
跟我們走一段
風中旅行共學聚落/
共學紀錄
市集活動
演出紀實
綻放自己故事館/
我們的塗鴉
我們的撿拾
我們的故事
覺悟者栽培的花園 : 人類簡史
符合需要才能永續
人類簡史第二章之二:分別善惡樹
符合需要才能永續
自認知革命後,智人能依據不同變化的需求,迅速調整行為
等於開啟了一條採用文化演化的快速道路,不再停留在基因演化這條堵車的路上
(Galoon信息/Silvia謄寫/Hanna整理)
 
文化演化的快速道路
智人可以快速崛起是因為能夠合作,這與基因無關,尼安德特人用的工具都是就地取材,智人的工具與武器卻都是從遠處透過貿易而來,彼此不認識不能信賴,他們會擬定一套遊戲規則,去發展這個想像,卻是很有效的方式。同樣數目的智人、尼安德特人和猩猩相比,一百五十人以下智人可能是最弱的,一百五十人以上,智人的能力、整合力、幻想力、策略則超過其他物種好多倍。智人能如此發展,主要是他有說故事的能力;越被相信的故事影響力就越大,像天主教能整合讓幾億人相信。自認知革命後,智人能依據不同變化的需求,迅速調整行為,等於開啟了一條採用文化演化的快速道路,不再停留在基因演化這條堵車的路上。
 
這些故事經得起驗証
基因會被環境和自己的能力限制,如尼安德特人不會做貿易,直立人的特徵是做石器,經過可能幾萬年還是石器,這是基因所造成,但智人不是如此,它會講八卦和故事,故事裡面有神話和傳說,演變至今有科技科學等。這些故事一定是經得起驗証,才能延續那麼長的時間被信賴。同樣人子所走的路若經不起驗證,當你去實踐所相信的行不通,就無法延續。
 
看不見的影響我們甚大
智人會變通、求進步,使故能延續下去,我們也是這樣,可是,作者不方便提及∼靈感。從三十年前跟隨至今,我們對事情的認知完全不一樣,這個變化過程,就像作者說的「不知道怎的就這樣了」,我們只能說這就是靈感,我們不能只是説智人本身的腦袋好,成果是自己努力的。越到科技發明的時代,越多人研究看不見的東西,它影響我們甚大。聖經的觀念是「看不見的才是實體,看得見的都只是影子」。作者算是個科學家,需根據事實來證明,所以不好提及形而上或主觀的經歷。
 
真實信仰是兩樣並存的
天主教百年前和百年後的認知,可能教條跟教育變化不大,比如說天主教反對離婚,他們需維繫好其體制,可是我們不是設規條說不可離婚,我們一直在問原因,想去體恤、去探討,結果就看到更寬廣的價值。我們的信仰早期是宗教的、對錯分明的,到現在是兩樣並存的。所有宗教、包括教會都是講對錯分明,這與事實有段距離,耶穌講的基督、新約的信仰是兩樣並存的。現在有很多新興宗教都是以人為中心,而非以神為中心,他告訴你好好修煉都會變成神。他們能興起因對錯分明不符合人的需要。出走國的朋友,他們都很喜歡印度神秘的東西等,其實都是自我修行,因為跟個人很有關係,可暫時滿足他們的需要,但在面對真實生活的時候還需經過考驗。若是真理,一定到哪都行得通,面對誰都適用。
 
最重要追求的是安息
作者把標誌公司、法人形容成以前的巫師,認為現在用公司的名義、教會、教宗所做的,和古時土人在占卜說故事都一樣;人類已經跳脫基因的路,各種故事造就出來,有人去實踐就產生了文化,且一直在進步,這跟基因的物種差距拉大。本來不怎麼樣的智人,因是群體而變得厲害,所以共生非常符合事實,智人的崛起就是群體的力量。這力量帶來的影響,正是前有古人後有來者的合作,才造就了智人的優勢。他的優勢是有食物可吃,而且凡事強盛,是外表看得見的。而在人子,我們透過跟隨主,最重要追求的是安息,指內心有把握,這是人自己達不到的,除非認識我們所遭遇的,是上帝的預備,且祂的預備一定是與我們有益,所以我們才會安息,這除了主觀的經歷還需客觀的認識。
 
共同的需要被顯明
從科學角度必須在看得見的部分來探討,而事實上推動整個文化的,比如說平潭要成為文創村,若錢多反而沒特色,我們用廢材料跟環境產生結合,更有當地色彩。我們以後還會辦攝影展、寫故事,來探討分享這裡被記憶、有價值的故事。作者的探討有事實根據,但還有看不見的事實,假如大家都有共鳴,就不能說它太主觀,只是沒法實證清楚,但它卻影響很多人;就像人子共生的文化,許多人被我們的歌和話感動,並且產生共鳴,因爲它裡面共同的需要被顯明,就好像聖經中的婦人說「他把我的事說出來了」。大部分在人文社會裡面,努力要表現跟大家不同的,可是我們一直在尋找人裡面共同需要,如今看出有兩個完全不一樣的路徑,競爭的模式和共生的模式。假如競爭的模式可以走成今天這麼驚人的做法,相信有一天共生的模式被肯定的時候,價值就不止如此。就像所有影片感動人,都在闡述人跟人間真實的關係,其價值帶來的影響力。
 
只要知道該知道的就好
以前我們的老師說,本來是神學,為了講清楚就變哲學,因為哲學是有邏輯的思考,還要可以實證,又有了科學,所以範疇最小的是科學,你要有哲學的思維和神學的認識。神學就是學神,因跟從主產生對他的認識,可是大部分的神學都是教條式或一堆的學說論戰,不是透過實踐帶來開竅的認知。作者要看得見的東西來做實證,而我們講的經歷和反省是比較哲學的;到了神學以後,還有很多不可知論,講不清楚的。聖經說隱藏的事是屬乎老天,過去的宗教家有誤解,以為聖經解釋一切,其實上,帝只是讓你知道該知道的,並沒有把所有東西都講清楚,其實,也只要知道該知道的就好。現代人有一種誤解~格物致知,一定要把東西弄清楚是不可能的,聖經講按我所知道的,其實還是不知道,因為它永遠都只是一個範圍,或是主觀的經歷而已。
 
越來越接近人的需要
人之所以成為食物鏈最頂端,當然不只是很會說故事,被相信與買單。認知革命後進入農業革命,社會結構和人文生態有很大改變,聚集成為部落,在十九世紀就有了有限公司,人們為了促進商業發展開放法人,這是一個很好的虛構的,卻能夠產生實存的影響力,像現在電腦流行的虛擬實境。因此,太監、神父、和尚這些精英份子都不結婚,顯然不是走基因的路。有人質疑天主教不結婚背後的目的,其實基督沒有限制人要不要結婚;祂說有結婚的不要羨慕沒結婚的,沒結婚的不要羨慕有結婚的,因為都有天意,要按照你能夠活的好好去活。神父被規定不能結婚,但有許多性侵案例,表示這規定不符合人的需要,他們不改變做法,乃因財產太多,不願結婚了,財產必須要分給妻子。許多宗教追求空,就是要没有思慮,也因大家活得太苦,宗教提供離開世界的機會,顯明人真有此需要。但人子不是出家,而是回家,到底出家是人的需要,還是回家是人的需要?任何東西隨著時代的發展,它逐漸的在被驗證更新,會越來越接近人的需要。耶穌説隱藏的事沒有不顯露出來的,當什麼都顯露出來,就兩樣都有了,大家就可以很平衡的去做選擇,到底符不符合需要,就像人能信耶穌,不是要講道理,而是要問,耶穌講的是不是你的需要。
 
怎麼做選擇才能永續?
智人虛擬實境的能力非常的強,結果就踏上了文化的高速公路,這也使它有別於其他的生物跟人種。作者把這個演變過程告訴你,讓你看到人類發展到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但其實不是自己厲害,是你有一個特長造成的機會。假如你真的很聰明,應該要怎麼做選擇才能永續?他對世界的發展和後代是非常用心的人,所以不得不站出來提醒世人。

上一篇:矛盾是人類的特徵
下一篇:被揀選的人種
<回分類頁>

地址:苗栗縣三義鄉廣盛村35鄰重河338-10號   電話:037-870616   Email: isonofman.data@gmail.com
Copyright © 2024 人子創意生活發展協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