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悟者栽培的花園/
覺悟者的花園
人類簡史
影評人生
現代啟示錄
香港起風了工作室/
關懷和行動
心中的圖畫
跟我們走一段
風中旅行共學聚落/
共學紀錄
市集活動
演出紀實
綻放自己故事館/
我們的塗鴉
我們的撿拾
我們的故事
綻放自己故事館 : 我們的故事
1307A 家長有學習孩子有出路
1307A-1孩子不願意道歉
陳林陪百合睡覺的時候,百合動作太大,踢到爸爸的下巴,使爸爸不舒服爸爸以同樣的動作還擊後,父女陷入僵持。媽媽要求百合道歉,百合生氣的表示“你們都講我,我不愛你們了”,最後把百合趕出房門,不知道該如何收場?
 
適度受苦體會別人的感受
和小孩子互動的時候,小孩子會不小心傷害到別人而不自知。我們曾討論過類似的例子,小孩子咬了人家,大人若只跟他說明,要求他道歉,甚至帶孩子禱告,可能都無法實際幫助孩子,瞭解到別人的感受。在聖經舊約裡的教導是“咬人者被咬之”。孩子需要知道爸爸的感受,有時候需要適度且不小心的打到他的下巴,讓他警覺到這種不小心會帶給別人的衝突。小孩子看事情通常沒有焦點,引導他到哪裡就是哪裡,大人不要轉移該面對的事情,要把焦點擺在讓你不舒服的地方,孩子需要學習的是去認識他的不小心會帶給別人的不舒服,若沒有立即的面對,到最後他會忘掉剛剛發生的事情。人的身體有極限,沒辦法感受到別人的感受,除非我們受一些苦,所以我們需要對準焦點,適度的讓孩子體驗到他的作為所帶給別人的感受。
 
 
1307A-2孩子們無法玩在一起
朋友帶孩子來家裡玩,年齡和阿穀一般大,都在一歲半左右兩個孩子互相爭搶玩具,不停的哭鬧,就是無法玩在一起。
 
讓孩子認識大人的在乎
孩子的世界非常小,常常是大的欺負小的。大人對孩子表現出動物性的本能,無論是處罰或是獎勵,在彼此拉鋸中一點一滴的,要讓孩子感覺得到大人喜歡什麼、在乎什麼,而不要期待孩子被修正可以一次到位。當海豚訓練師在訓練海豚作各樣表演動作時,當海豚姿勢正確時,立刻給魚吃作為獎勵。動物不知道對、錯,只知道那樣做就會有魚吃,不那樣做就會有麻煩。賞罰分明,讓動物學會去做選擇;孩子也是一樣,到牧羊八、九歲的年齡,都知道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連正在做的事情都可以放下來。他不讓別人拿走自己的東西,但是拿別人的東西卻一點虧欠的感覺也沒有,他非常主觀的活在自己的世界。
 
轉變成孩子的樣子
如何幫助孩子更客觀的看事情?要讓孩子易地而處的感覺到,他的東西也被拿走了,這樣是最直接的表達。孩子之間會打來打去,若在允許的範圍內,大人可以裝作沒看見,或是先把他們分開,大人的要求都應該是現在式的,達到目的就好。若我們用經驗處理,目的只是想要修正他,心理壓力會很大,而後變得不耐煩,孩子的狀況越處理越糟糕,對彼此關係都是一種傷害,而忽略到孩子的特徵就是‘活在現在’,孩子只是需要大人現在的提醒或拉他一下,不要過度反應。聖經教導我們要回到小孩子的樣子,意思是不要太用經驗行事,好好珍惜現在的機會,去做現在可以做的調整,這反而是大人需要向孩子學習的,而不是要求孩子必須完全理解大人的感受。我們要轉變成跟孩子年齡層接近的認知方式與他們交往,才可能跟孩子同步的經歷和學習。
 
1307A-3如何面對孩子的叛逆
在拉市海,高山教課時,常有很大的心理壓力,特別是約約在上媽媽的課時,尤其叛逆,他也常會挑戰其他老師的權威。在台灣,牧笛也有類似的表現,美珠觀察到牧羊、牧笛兩兄弟的特質有很大的不同,牧羊雖然很難專心做一件事,但卻可以接受軍訓般的訓練方式,容易配合做調整,而牧笛卻常死命抗拒。
繆長泉老師的回應:
 
在生活中找知識
早期清教徒的社會當中,媽媽就是老師,問題的癥結是我們對知識的認知為何。現在的體制內教育,知識是由上而下,按照設計好的架構去教小孩,以為照著教,孩子就會很厲害,但這不是事實,因為這些知識只是為了方便考試,考試為了方便找到工作。太執著於課本的知識還不如在生活中找知識,然後跟課本作連接,如果我們從生活的實際運用著手,再走向結構化的知識延伸,可能會比用結構化的知識來套在生活上更加的實在。
 
創造一個上學的情境
牧笛六、七歲的年紀算是第一個叛逆期,到了青春期,叛逆的行徑可能就會減弱,孩子需要經過叛逆來建構自我的形象。至於九歲的孩子會叛逆,大半是因為對模式的不適應,還有角色扮演的問題,他看不到全域,所以一直漂浮不定。是不是我們用學校上課的模式把他圈住了,也可能是在家的情境讓他不能進入狀況,所以需要把上課的地方佈置成一個教室,來創造上學的情境。
 
讓孩子知道生存的壓力
在規矩還沒有建立起來時,需要慢慢調整,不要太強迫。比如暑期集訓班,假如真的要求像當兵一樣,孩子會受不了,因此需要人性化的管理。我自己平常不處罰孩子,尤其是對別人的孩子。當一個人做不該做的事已經在處罰他自己了;當一個人做對的事情,為別人服務,就已經在獎賞自己了。若凡事都用處罰的方式,孩子將來就會常常愛計較。處罰孩子不是用情緒,而是要認真考慮是否真的為他好。在暑訓班,處罰孩子,比如讓他跳十下,是在鍛煉孩子,不是在跟他對抗。讓孩子面對生存的現實,知道生存是有壓力,假如沒有認真過日子,今天就過不下去,簡單的邏輯孩子會容易的瞭解。
 
家長有學習孩子才有出路 
大部分的父母覺得自己做不好教學的工作,我們就是在生活中找學習的機會,因為是跟孩子一起成長,所以家長先學習,有成長,孩子就有出路了,陪孩子學習,給了我們一個從新再學習的機會。現今知識教育的體系,我們被訓練到,人家給問題,就一定要給答案,從沒有想過問題本身可能就有問題。每個人的特質、天份都不一樣。學校要家庭化,家庭要學校化,這是一個平衡的機制,在情境上,真的預備一個上課的地方,老師的樣子也可以有所不同,讓他意識到是在上課,學校的情境是我們自己可以創造的。
 
為孩子設立目標
每個孩子都很會計算,沒有太強的自我,有些孩子叛逆的表現是假的,是模仿來的,若我們都用處罰的方式,就不容易發現。孩子也看重現實,可以給孩子設立一個目標來提醒他,比如之前為騎腳踏車環島所做的體能訓練,定在某個月或是下周去哪裡,讓他感覺到要預備好才能進入到目標裡面。孩子若沒有目標,訓練也會疲乏,彼此拉扯的關係會很痛苦;一旦為孩子設立目標,他還是叛逆的行徑,表示他的成長進入到叛逆時期了。若父母雙方的角色可以配搭,一個可能是做濫好人,另一個是很有原則,就比較容易找到平衡。
 
1307A-4如何帶孩子不用情緒表達
有時候聽到叔叔或阿姨很大聲的教訓孩子,很不舒服,怎樣才可以有清楚的指令,並且讓孩子聽得懂可以理解,而不是用很情緒的方式去表達?
 
不要用自己的標準批判
用自己的道德標準來批判孩子,隨己意待孩子而未加以說明清楚,是很容易傷害到孩子,處理孩子的問題不能太主觀,要儘量客觀。所謂客觀就是做錯了,處罰幾下就好了,不用添油加醋,讓孩子只針對自己的行徑來面對結果。為什麼要處罰?只是因為妨礙到別人,而不是好壞的問題。《夏山學校》這本書作者也提到,他們處理事情,重點不在對或錯,而是在於會妨礙到別人。假如不夠客觀,老是用主觀對他,孩子也會用主觀的眼光看待你。大人常有很多經驗、懼怕、擔心跑出來,同樣的,孩子的老毛病也會跑出來。陪人成長最需要客觀的了解需要在哪裡,而不是擴大問題。不要去修理別人家的小孩,自己的孩子儘量自己處理,這當中是有分寸的。聖經中也強調,要去顧念別人的感受,若會讓別人軟弱的事情,就不要去做,免得得罪別人的良心而不自知。

1307A -5 小孩子不知道分寸
大人常跟歷程開玩笑,逗他,當叫他去工作時,他變得不知道分寸,明明是他可以做的事情,都不願意去做.
 
在孩子的認知範圍裡負責
    這次香港的哥哥姐姐來,有些會對小孩子特別好,所以可能要提醒大家掛”不要餵食”的牌子在孩子身上,免得讓孩子失去分寸。年輕的大哥哥、大姊姊愛孩子陪得很徹底,身上的東西什麼都可以給,但這樣容易給孩子錯覺.按照歷程和牧瞳三、四歲的年齡,叫他們做事情能躲就躲,也會找很多的理由不加入,因為他們做不了什麼事,所以常常跑掉。讓孩子們參與家務,需要縮小範圍,並要監督完成,不然他們會習慣不負責任,我們的立場是讓孩子在他的認知範圍裡負責任。
 
了解孩子被要求的程度
    若父母渴望孩子學習擔負責任,可以多一點清楚的要求,但要把範圍縮小.孩子的腦細胞發育沒那麼快,認知和視野都很窄,若沒有從他們的角度去看,我們的要求太多,甚至會超過他們的需要。像牧瞳現在才上軌道去洗自己的碗,以前都是拖拖拉拉,不情不願,看她丟著碗筷沒洗,不是辦法;幫她洗也不是辦法,索性跟她說把碗筷放著,爸爸來洗;但每洗一次就扣一個紅點,扣到第二個紅點,她就警覺到福利縮減,不能留給爸爸洗了,自己得要乖乖去洗.而對歷程來說,可能對扣紅點還沒有什麼反應,因為習慣了有恃無恐,這就是他們認知上的差距.

下一篇:1306B 艱難中有顆堅持的心
<回分類頁>

地址:苗栗縣三義鄉廣盛村35鄰重河338-10號   電話:037-870616   Email: isonofman.data@gmail.com
Copyright © 2024 人子創意生活發展協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