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悟者栽培的花園/
覺悟者的花園
人類簡史
影評人生
現代啟示錄
香港起風了工作室/
關懷和行動
心中的圖畫
跟我們走一段
風中旅行共學聚落/
共學紀錄
市集活動
演出紀實
綻放自己故事館/
我們的塗鴉
我們的撿拾
我們的故事
綻放自己故事館 : 我們的故事
1306B 艱難中有顆堅持的心
1306B-1需要有同齡的互動
美約比較缺乏群體互動的學習,而阿星阿樂在臺灣長大,比較能夠被要求、願意去嘗試和作表達,帶給美約一定的刺激;他在跟阿星阿樂相處中會偏愛其中一個、排擠另一個的情形有好轉,但感覺他們的年齡差距大,美約需要有同齡的互動。
 
帶孩子進入大人的生活
小孩子會被同齡的人吸引很正常,但我們也發現同年齡的孩子在一起會有兩個極端,要麼一起搞怪,要麼強力競爭;像牧羊每次一看到玄智來就無法自己了。在一個家庭裡面,孩子出生的年齡本來就不同,一群孩子的學習當然互動的機會比較多,但我也不覺得只有一個孩子就沒有學習。國外在家自學的家長比較不希望其他孩子在場,因為注意力會喪失,學習力會降低。一個孩子學習的專注力很高,而且因為沒有其他孩子,大人對他的影響力會很大;相對的孩子多因為差異會形成一個孩子的生態圈,但是孩子的生態圈跟真實的生活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我們比較希望帶他們進入大人的生活,可以跟我們同步。現代人把大人和孩子的生活分開,學生的生活跟社會的生活分開,等到畢業之後還要從新適應其實為時太晚。任何一種形態都有它的優勢和劣勢,這在有限的時空底下一定是兩樣並存,我比較不鼓勵一定要怎樣才行,一定要分齡或者成班。瞭解每個形態的優勢和劣勢,作一些提醒和平衡就好,不要想一定要怎樣。
 
孩子多或少的優劣
臺灣孩子多,光讓他們專心,進入生活的步調就很不容易,但是成班之後,大人有清楚的指令,大孩子作出榜樣,帶動後面的孩子,就會很有氣勢,這是它的優勢。劣勢就是很混亂,大人必須很多的忍耐和預備,人多就必須有很多規矩,人少比較好培養感情,人少的規矩就是彼此之間的約定而已,彼此情感互動帶出的默契就是我們之間的規矩,人多比較是被規定,不容易自主,人少自主性也比較強。從約約的講話、所提的問題看得出他比較多自我對談、自我反省,臺灣的小朋友太多外面的東西要去注意,比較少去留意心裡面在想什麼。以前學校的老師就說我們的孩子穩定性差,我們發覺是因為我們這裡的環境太大,孩子從小就有很多的空間要去探索,他們就很想去動,慢慢長大對這個環境比較熟悉,這種不容易專注的情形就好很多。
 
開發獨特的發展模式
每個環境都有它的優缺點,不要想一定要怎樣才可以。約約可能以為臺灣的孩子學習比較多、比較好,大人可能也會認為臺灣的孩子比較幸福,其實這是很不務實的看法。除了適應當地的環境以外,還要去發揮一個環境的優勢,只是去比較自己所沒有的部分,這是務虛而不務實。誰說臺灣的孩子的學習就比較好,到現在他們還是一片混亂,一天到晚被修理,就像我們看TED影片,我們會讚歎但不一定要跟他們一樣,本來就應該開發每個地方的機緣和優勢;像在印度作實驗的人發現,孩子自學要在落後的地方開始,因為落後地方的孩子的求知慾和好奇心被保存得很好,這就是他們的優勢。要去瞭解自己的優勢,去開發自己獨特的生存和發展的模式,別人提供的資訊是有很多的可能性,不是告訴你要像他們一樣才可以。
 
隨時保持調整和適應
國外的網路很發達,電腦使用率高,因為生活的互動太被體制和替代品所限制,他們就在網路教學方面很有發展。我們在可能的範圍也會儘量去嘗試,但不一定要做到像他們一樣,因為那樣就非常缺乏原始性的互動。所以一定要從兩下來看,才不會掉在誰好誰壞的虛幻裡面。阿星、阿樂從臺灣去了大陸,就要跟當地從新整合,作父母的要去找到當地得天獨厚的優勢,比如你們去大理,整個大香格里拉有很多出走的人,也有很多作嘗試的家長,氣候宜人,這都是你們的優勢和機會,所以要異地而處,而不是一定要怎麼樣。看不見生命的法則是不變的,但環境是多變的,約約過去有父母專心的陪伴,他有他成長的優勢,相對的在群體互動方面就比較弱,沒有哪個環境是最好的,不僅對孩子我們自己也是一樣,隨時保持調整和適應,這也是我們想帶給孩子的。
 
1306B-2硬著心罰孩子不能吃飯
早餐時,姐姐拿了田田的鷄蛋跟謙謙敲,她生氣得大哭,牧羊也取笑她,使她更抓狂,媽媽因她常有這種誇張的表達,便硬著心罰她不能吃早餐。過去媽媽一直覺得她很瘦,所以很少這樣罰她,但情況仍然沒改變。
 
1306B-3陪伴孩子需要反省
早上去田裡工作,看到田田是拖拖拉拉的,一下子嫌髒,一下子喊肚子痛,東跑西跑找這個啊、找那個啊,沒法定下來,老師一直在忍耐,揣摩應該怎樣面對,雖然她一直都是這個樣子。在上非洲鼓課時,發覺田田領悟力很高,但是不容易融入,跟牧羊有點像,以為自己會了,就不想練了,想做別的事。她的特質很明顯,喜歡親近人,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人際關係卻很差,在整體中常被排斥。老師下定決心要特別訓練,不厭其煩的陪伴她,直到把事情做好,陪伴孩子很需要反省和對照,才不會白白得走過。
 
父母的要求要夠清楚
田田會這樣子,是表示有機可趁,每次都有效,才會持續用這招。處分不是因為對錯,而是因這樣的表現已影響到別人,所以必須帶離現場,也讓她知道這樣會妨礙到別人。若拉出去時,還是很誇張,只好用修理方式作威嚇。剛開始,威嚇他們不一定很有效,幾次之後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了,父母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目的又是什麼。通常不好一次要求就到位,但很多時候父母很快就心軟,不如給他們吃飯,父母的心要夠堅定;要打或不打,常都在兩下的拉距裡,在帶孩子過程,一定要有一種心理預備,不要一次到位,第一次就是讓你知道父母對這事很不滿,是步步逼近,不是步步退讓。你是逼近還是退讓,孩子是絕對清楚的,他若感受到是步步退讓,就會得寸進尺;他會認識你,在你的表達裡找到漏洞。若一次比一次逼近,要求更清楚,大概兩、三次他就知道你的要求是什麼,標準是什麼,這樣不等事情發生,他就會自己預備好。
 
需要轉換的適應階段
孩子長期賴皮,跟父母親的態度有直接的關係,若父母沒有步步為營,步步逼近的積極態度,因為心軟就稍為鬆手,你的“稍為”就會使孩子在同一樣的事情上打轉沒完沒了,這是作父母要留意的。孩子認識你,就在你怎樣看待來認識你,他絕對不知道你在想什麼,也不會管你在想什麼,他只關心自己的利益,所以你的做法會對他有直接的影響力。因此教孩子絕對要用現實作為來教他,不要用勸說來教他,說不可以,就用不可以的作為來提醒他。若要修理孩子,切記不要被情緒主導,一旦被情緒主導,就會有副作用,過度情緒的反應,迫使孩子以後在你面前是一個樣子,背後又是另一個樣子。不要稀奇孩子已經被打、被罵得那麼厲害還是這個樣子,因為孩子缺少轉換的適應階段。當你步步為營,步步逼近的過程,就是你向他作意識的表達,這是我們可以嘗試的。絕對不要放鬆,當你覺得這事很重要的時候,相信經過一次、兩次、三次,她就知道你的意思了。
 
永遠只有個別的關係
不只是孩子,我們也需要一個轉換的過程,若父母親會覺得煩和生氣,不是因為我們沒有耐心,而是因為我們的焦點同時要兼顧二個,所以我們會發脾氣,除非你可以放得下來,才去處理,你放不下來就請別人去處理,或者暫時不處理,不然我們會很煩,連自已都不知道。我們跟孩子的關係永遠是個別的,儘管是整體在帶動,但每個關係都等待去開發和維繫,沒辦法透過別人,特別是在我們這種密集的關係裡,我們很容易只帶到一群人,卻沒有帶到個人,人子不跟團體配搭,只跟個人配搭,沒有服事到個別的需要就是在辦活動。活動結束,工作就結束了。
 
艱難中一顆堅持的心
帶孩子看到他特別軟弱時,就是你跟他建立關係的機會。曾經問過一群高中輔導老師,當學生都不聽話,要怎麼辦,他們表示一籌莫展。那時鼓勵他們當蝙蝠俠,當明的不行,就來暗的,孩子不能配合標準時,就先放下標準,把握陪他們的時間,就可以得著這些孩子。所以在帶一群孩子的時候,當有人適應不了,就需要額外的表達。我們不是要用手段,叫人死心塌地,而是要平衡而已。大人若沒有扶助弱小的習慣,小孩子動物性的本能會視若無睹。我們對孩子的影響不在於外在的環境,而在於在艱難中一顆堅持的心。我們碰到困難時,堅持什麼,在乎什麼,這是孩子開始輸入你所在乎的時候。所以對孩子不用掌控的,抓重點,抓機會就好。一旦他認定你,他就會馬上回應,任何人的關係都是獨立培養的,這在一個生活社群裡,尤其重要。

上一篇:1307A 家長有學習孩子有出路
下一篇:1306A 常有歸零的態度
<回分類頁>

地址:苗栗縣三義鄉廣盛村35鄰重河338-10號   電話:037-870616   Email: isonofman.data@gmail.com
Copyright © 2024 人子創意生活發展協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