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悟者栽培的花園/
覺悟者的花園
人類簡史
影評人生
現代啟示錄
香港起風了工作室/
關懷和行動
心中的圖畫
跟我們走一段
風中旅行共學聚落/
共學紀錄
市集活動
演出紀實
綻放自己故事館/
我們的塗鴉
我們的撿拾
我們的故事
綻放自己故事館 : 我們的故事
1212B 别做太有把握的父母
1212B-1  如何面對孩子「打架」的問題
淑珍老師:野雁班(5至6歲)常常都打架,最近連年齡比較小的袋鼠班(2至4歲)和剛會走路的無尾熊班也開始打架了,有時侯是大孩子打小孩子,有時侯是小的孩子互相打來打去,這非常考驗大人的智慧。有些時侯要喝止他們;有些時候要求他們跟對方説對不起;有些時侯要把打架轉換成遊戲;昨天我們找來白布縛在他們手上,像拳賽手的讓他們玩,換來很多笑聲。
 
把打架轉換、疏導到比較理性的方式
能把打架看成為一種常態,那是我們對人性的一種認識,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化解這些衝突所帶來對身體的傷害,若沒有什麽傷害,便不必作什麽處理。年紀小的孩子打架,殺傷力不大,打一打便把他們拉開就好了,大人可作中保。但年紀大的孩子力氣比較大,若大孩子打小孩子,或大孩子互打,則很容易受傷,必須讓他們發洩情緒,可以預備拳擊手套和護具保護身體,或叫他們去跑步。大孩子在血氣中帶著計謀, 已累積了很多經驗,他們會考慮、設計如何去發洩情緒,我們不能只是容許與禁止,唯一的辦法,就是轉換、疏導到比較理性的方式去,把打架弄成遊戲或比賽,或許怒氣可以在過程中轉為歡笑。大人打完架會含恨在心,小孩卻打完就完了,所以不要用大人的角度去看孩子。
 
讓小孩子盡可能作各式各樣的嘗試
孩子體力太旺盛, 需要消耗,現在我們也許需要每天安排一段時間,讓他們劇烈的運動,讓體適能達到一定的程度;或是上課效果不佳,可以帶他們到外面跑步,回來後便容易安定下來。上天量給年青人很多的體力和精力,目的是要拉著這個生命作無限可能的嘗試。生命要盡量去碰觸他所没有碰觸過的, 有足夠的資訊,才能產生足夠的認知,否則無法生存。這是為什麽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切都需要用行動去碰觸,在旁陪伴的大人,需要有足夠的忍耐與寛容,讓小孩子盡可能作各式各樣的嚐試,包括與別人打架,他們正在認識對方的脾氣、習慣等,例如牧瞳,以前都是被欺負的,現在巳經找到對付別人的方法。若硬要限制孩子,不准打架, 要守規矩,他們就不能按照他們所認知的去運轉,在成長的角度來看是一種妨礙。
 
1212B-2 如何面對孩子「吃」的問題
汝桂老師:我們的大人喜歡泡咖啡,小孩子則喜歡冲麥片;親手去冲泡,喝很多也很有滿足感。
名萱老師:亞馨平時常問姨姨叔叔拿東西吃,正餐也吃不下了;中午吃飯時,叫孩子回來越來越難,有時侯讓他們自己打莱打飯,胃囗會比較好,但會只吃自己喜歡的。
 
孩子有慾望卻不會控制自己
我們限制孩子吃東西,是怕他們吃壞身體。他們有慾望,卻不會控制自己,很容會有偏吃、吃過量的問題。像野雁班〔4到6歲〕的階段還是要管制,至少要知道他們想吃什麼, 告訴大人才可以去做。至於小孩子喜歡自己泡牛奶、麥片,不只是食物,只要是他們親手去做的,都會有滿足感。
 
把主權交還給孩子
現在生活一切都規範好,孩子只是配合大人去做,我們應否把主權交還給孩子?我們是否要預備把責任交還給他們,讓他們自己去判斷,去決定?現在孩子覺得做家務、 打掃都是大人的事,他們只是來幫忙,不願意多做,没有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到目前為止還是被叫來叫去,心不甘情不願的。我們是否把重點只放在把事情做完,而不是放在幫助他們的成長?若是為了他們成長的需要,立場位置是否該換過來,是他們負責任,我們陪伴丶協助他們。現在同工該叮嚀他們直至可以負責任為止,等到他們都上線了,才放鬆讓他們自己去決定要不要做。我們説過帶孩子需要一緊一鬆,「緊」的目的,是讓孩子有所經歷與體驗, 甚至培養習慣,例如早睡早起等。「鬆」的目的,是讓孩子有所對照,透過緊與鬆之間的落差,幫助他們認識自己想要的是什麽。我每天早上陪小生大跑步,起初他們是不得不跑,到後來他們巳嚐到跨越極限的滿足,及享受一同答數的合一氣息, 我不拉他們,他們自己也覺得有需要跑。
 
讓孩子認識如何與别人共生
當一個人在家裡負的責任越來越大,是很好的成長記號。對大孩子來説,能擔負責任是他們自我的存在價值,大人可以説明。對小孩子而言,現在可能還不懂,只能帶著他們去經歷。現在的情况表示孩子還沒有與我們共生。這社會只能做到「分工」,共生比分工更徹底,是一同去負担所有的責任。每個人該表達他的意見,去貢獻他的一份,彼此幫補,滿足需要。孩子與我們生活在一起那麼久,野雁班及以上的孩子都可以溝通了,至少讓他們認識如何與别人共生,不然我們帶著他們出去,有什麽可以分享的?此外,孩子對吃的、玩的,得不到會抓狂,把「擁有」當成理所當然的,也是缺乏共生的態度,我們可否透過一些小事情,讓孩子認識共生?共生的基礎是愛,能力強的人,去幫補能力弱的人,但現在孩子們不是沒能力, 而是不願意, 無疑增加了別人的負擔, 不懂得體恤別人,便没有共生。我們在陪孩子過程中,在認識人性這方面,有很多值得去共同學習的。
 
 
1212B-3  如何讓孩子學習認識大人的感受
琼珍老師:阿星拿剪刀剪自己的頭髪,我故意取笑他,說他很醜,讓他知道自己所做的結果,没想到孩子没反應倒是讓他媽媽哭了。
美珠阿姨:我妹妹小時侯自己剪過頭髮,後來又被別人剪得很難看,我印象很深刻,很不喜歡小孩子自己剪頭髮。
 
讓孩子認識自己行為,所帶給別人的影響
在這生活圈裡,小孩子需要認識的事物中,也包含了大人的感受。若我們自己不喜歡或不舒服的事物,還需要假裝没反應?百般忍耐然後再好言相勸?我們該隱藏真正的自己,還是表達真正的自己?但對於没有反省習慣、太隨意的父母來説,並不適合表達真正的自己。大人對孩子所作的反應,孩子通常都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他們只知道大人不喜歡或很在意。每一個父母或姨姨叔叔的反應都不一樣,都是事實,不應該掩蓋起來。我們不是要教孩子是非對錯的道理,而是要讓孩子認識自己行為,所帶給別人的影響。
 
不要為不會教孩子而難過
每一個用心的父母,發盛怒時,或打孩子時都會有種後悔,甚至事後會向孩子說對不起,美珠就是這様,孩子看到媽媽兩極化的表達,會體會到媽媽的軟弱,媽媽的愛。老天給人的平衡機制就是十字架。陪孩子是十字架,充滿了挣扎、軟弱。老天會用兩手策略來幫助人認識,我們要的是什麼。有時侯我們連為什麼對孩子發脾氣也搞不清楚,父母須要反省。不要用情緖達到目的,有一點忍耐,有一點挣扎,太有把握的父母,才是對孩子的傷害。試想環境會不一様,孩子的認知不一樣,又活在一個多變的世界裡,我們何來這麼有把握?但也不要為不會教孩子而難過, 因為這様才會在挣扎中反覆思想, 繼續摸索,才是陪孩子成長,不然只是在做教化工作,對生命而言是一種誤解。生命的事上没有專家,陪人成長也没有專家,保持一種挣扎、一種軟弱,我們才能在陪孩子的過程中,與孩子一同發現新的事情,建立真實的情感。

上一篇:1212C 父母要比孩子更開放
下一篇:1212A 在家學習的價值
<回分類頁>

地址:苗栗縣三義鄉廣盛村35鄰重河338-10號   電話:037-870616   Email: isonofman.data@gmail.com
Copyright © 2024 人子創意生活發展協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