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悟者栽培的花園/
覺悟者的花園
人類簡史
影評人生
現代啟示錄
香港起風了工作室/
關懷和行動
心中的圖畫
跟我們走一段
風中旅行共學聚落/
共學紀錄
市集活動
演出紀實
綻放自己故事館/
我們的塗鴉
我們的撿拾
我們的故事
綻放自己故事館 : 我們的故事
1208B 孩子講髒話
1208B-1不把大人放在眼裡
美珠阿姨在洗衣服時聽見謙謙對釘釘講髒話,但謙謙卻否認說過,阿姨警告式的打他嘴巴,提醒他漠視大人的存在。阿姨告訴謙謙的爸爸,沒想到爸爸再打他一頓。對生活圈大孩子們之間的關係,常常打打鬧鬧,講話很粗魯、難聽,他們的互動模式有時候目中無人,沒大沒小的,不懂得尊重長輩。他們不知道罵髒話給別人帶來的感受。
 
不是處罰而是留下記號
釘釘的爸爸偉良聽到孩子講髒話,直接問釘釘事情的原委,原來在衝突中,釘釘先跟謙謙講一句髒話,而謙謙也不甘示弱的再回一句髒話。問釘釘從哪裡學的?知道是罵人的話和它的意思嗎?若知道意思,還想再講嗎?偉良決定讓釘釘留下深刻的記號,重重的打她一下,讓她受苦才有印象,不知道自己做得對不對,但是愛孩子的心,女兒是知道的,釘釘也想改變自己的態度,事後帶著釘釘跟謙謙的父母親道歉。
 
對孩子犯錯處理方式不同
銀生和汝桂對孩子的管教比較嚴格,這次孩子講髒話的事情,謙謙感覺受委屈,說出當時的狀況。銀生後來跟兒子道歉,但是告誡兒子說髒話還是要挨打。銀生提出孩子在學校念書,成績好壞不是問題,問題在都是同年齡的孩子,互動中,學了很多奇怪、不好的東西;而在家自學後混齡方式的學習,不同的父母對待孩子犯錯處理的方式不一,作法落差很大,孩子也對父母處理的方式感覺有委屈,有些疑惑,如何找到出路?
 
孩子犯錯需要直接反應
汝桂希望銀生對兒子不要只有正義的表達,還需要私下的對話,讓孩子知道你打他也是愛他。面對生活圈,所有的大孩子都講粗話的風氣,包括不耐煩的表達,弟弟和妹妹也跟著模仿他們的語氣,需要被提醒,希望大家能夠對孩子直接反應,讓他們知覺自己做的事帶給別人的影響是什麼?
 
講髒話一定不好嗎
講髒話究竟好不好?當你看到有蟑螂在草地上跑來跑去,你會跑去打牠嗎?不會。若是跑到床上,就一定想打牠。既然蟑螂都是跑來跑去,為何有不同的待遇?關鍵點在於場合不對。心理學有個實際的案例,有人關在房間連續罵髒話半個小時,後來就得釋放了。人生命裡有兩個我,一個是乾淨的我;一個是骯髒的我。不會都是同一個我?人有多少醜陋就有多少聖潔;有多少聖潔就有多少醜陋。在這有限的時空,能幫助我們看得見或是看得懂的,都是因為有兩下。所以講髒話對個人而言有平衡的作用,但會帶給別人不平衡,甚至要付代價。我在學校念書時也會講髒話,覺得不講髒話,不是那裏的人,但快要畢業時發現若進入社會還保留講髒話的習慣,還得了?後來跟幾個好朋友成立“保健會”,講髒話的人要被罰錢。這是一個成長的過程,若一味的限制孩子不講髒話,就不會犯錯嗎?並非事實。
 
事情的對錯與周遭的關係
我曾到少監與犯案的少年互動分享,提到他們是做錯事情被抓到,而我跟他們一樣會做錯事,只是還沒有被抓到,我們都不是完全人,都會犯錯。若你在家裡做錯事,只能叫犯錯而不是犯罪,不會判刑,被關在監獄裡;在外面你只要稍微有偷的嫌疑就會被抓,當作嫌疑犯看待,這也是場合的問題。所以只探討事情對或不對是無意義的,事情的對錯在於與周遭的關係,才有對或不對的問題。有一個朋友是建設公司的老闆,以前在黑社會混過,碰到一個很愛講髒話的小孩,任何人都治不了他,直到遇見這位大哥挑戰他講髒話比賽,不可以重複,必須連續講一分鐘,輸的人從此不能再講髒話。薑是老的辣,自此那小孩就不再講髒話了。孩子愛講髒話通常只是在顯示自己很厲害,我長大了!若對孩子總是有既定的標準,那孩子只會配合你,前面是一個樣子,背後又是另一個樣子。
 
認識孩子必須跳脫對錯
要了解孩子必須跳脫對與錯,太過於強烈的反應反而失去認識孩子的機會。事情沒有對或錯,除非與旁邊的關聯產生不好的影響,就像蟑螂跑來跑去,犯到你了才去處理牠。人子有一句話:「對錯是因時制宜,因果關係是一輩子的學習;額外的憐憫是上天的美意。」一般父母若真的為孩子好,就該忍受不去寵孩子,讓他受苦有知覺。繆老師提到打是最後的絕招,不要那麼容易的出手,稍微再忍一忍,藉此了解實際狀況。管教孩子不能只想用體罰的方式,因為問題冒出來總比看起來沒有問題還來得好。
 
保持調整是對孩子的體恤
每個生命是王,都有自由意志,當人犯錯了,他不一定承認,也不一定服得下來。在家裡不用怕犯錯,因為有愛的遮蓋,只要承認錯都有機會調整,犯錯是成長學習的過程。而在外面的生活就格外需要分別善惡,眼睛明亮,認清現實,知道好歹,否則得罪別人的良心會遭致傷害,甚至喪命,所以需要學習謹守。走生命樹的路或是分別善惡樹的路?分別善惡只是為了生存,不得已的現實,沒有出路;但是回到生命的路上,體恤的心才會叫人有信心,有安息,聖經上說:「憐憫是向審判誇勝的。」我們看待孩子,每個人表達愛的方式都不同,不同的標準,帶來的不是麻煩,而是有更多摸索、對談的機會。隨時保持調整是我們對孩子的體恤,而孩子因為有不同的對待方式使他們更加懂得人情世故,認識不同叔叔及阿姨的特質,以後面對事情,就不會只看到事情的表象,還會體恤每個人的感受和差異,這樣子不是很好嗎?
 
1208B-2面對孩子的吵鬧不知所措
牧笛及興平在飯桌前鬥來鬥去,扭在一起,興平突然舔牧笛,牧笛一氣之下,揮拳打興平,瓊珍老師來不及反應該如何處理,後來牧笛被叔叔修理,才告知原委。另一個例子是田田和牧笛及牧羊常常拌嘴、打架,田田跟媽媽告狀牧羊會欺負他,為什麼大人不去處理?後來瓊珍叫牧羊來跟前,告訴她田田是我的女兒,要記得喔!面對孩子狀況百出常不知道如何處理?看到孩子之間的爭鬧、告狀,若不去處理,孩子又心理不平衡。
 
差異帶來平衡機制
看到孩子爭鬧、打架,就想為他們預備拳擊手套,有個競技場去發洩精力。對於孩子之間的爭鬧,有時不用立刻處理,因為狀況未明。既然不能禁止他們不吵鬧、不打架,不如幫助他們客觀了解事情真相更重要,透過旁邊的人提出來,像田田常會告狀別人欺負他,但她不知道自己會用其他方式欺負人,所以旁邊的人是客觀的自己。大人們對待孩子,需要保有自己良心的感受做選擇,你覺得對的也要尊重別人的作法,除非帶來傷害,所以大家的差異是彼此改變的機會。差異就是美,共生裡只要誠實活出自己的樣子,就有平衡的功用。

上一篇:1209A 協同學習
<回分類頁>

地址:苗栗縣三義鄉廣盛村35鄰重河338-10號   電話:037-870616   Email: isonofman.data@gmail.com
Copyright © 2024 人子創意生活發展協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