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悟者栽培的花園/
覺悟者的花園
人類簡史
影評人生
現代啟示錄
香港起風了工作室/
關懷和行動
心中的圖畫
跟我們走一段
風中旅行共學聚落/
共學紀錄
市集活動
演出紀實
綻放自己故事館/
我們的塗鴉
我們的撿拾
我們的故事
綻放自己故事館 : 我們的故事
1305A 行動走在思想前
1305A-1 面對不同需要的兩難
陳林帶著百合和天生發現路邊一隻死去的蝙蝠,百合很想把蝙蝠埋葬,但回到家裡,奶奶很反對,怕死蝙蝠裡的細菌會傳染給孩子以至於生病。爸爸就問百合知道為什麼要去?百合說想要仿效繪本故事裡小主人公埋葬動物的情節。那為什麼奶奶不讓你去?有時候我們不做是為了考慮別人的感受,可是發覺百合只是吵著要去,奶奶又表示強烈的反對,孩子聽不進去也講不清楚。不知道在這個過程裡,大家應該做什麼調整和學習?
 
認識兩下的因素
在陪孩子的過程,會知道孩子的反應是非常主觀的,完全是動物性的本能帶動,制衡的力量在於他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動物被造是來服務人類的,都有一種被訓服的個性;人有自由意志,孩子喜歡吃就會一直吃,不喜歡就完全拒絕,需要大人幫助他找到平衡點,多一點客觀了解。孩子不一定懂,大人也不一定講得清楚,但至少不斷得嚐試去表達,就多一些客觀的了解。聖經上耶穌將天上的事指給門徒看,有客觀的事實讓他們平衡看到底要什麼?信仰本身是很主觀的,小孩子對信仰的部分是可以很單純的回應。像美珠在演戲時的投入,感動了孩子的心是沒有理由的,孩子需要的是對愛做回應。教導孩子最重要讓孩子知道父母喜不喜歡那樣做,那是主觀的因素;事情的對、錯,是屬於客觀的部分,對他們而言是不清楚的。對生命看不見的部分,需要讓孩子學習單純的回應;對看得見生活的部分,要有受苦的心志,在心志上不要做小孩子,懂得分辨好歹,這兩者是有所分別的。
 
孩子需要被引導
孩子對動物表達愛,可以帶他為動物禱告,導向老天對萬物的愛,而生活中考慮爺爺、奶奶的感受,作法上要客觀的處理。一般人在學校教生命教育的課程,試圖要說明白,其實講清楚就不是生命教育了。生命教育是一種相信和抒發,就像禱告時是在宣告我們所相信的,不是用腦袋的,凡口中說出來的,或按所相信的去做,就是一種抒發。我們做的會影響別人,為了別人的緣故不作,這是客觀的因素。同一件事,按所相信的去做是主觀的因素,應該被尊重;但生活中讓別人覺得不適、有意見就需要客觀的留意別人的感受。像爺爺及奶奶在乎餵動物時會產生細菌,若帶上手套會讓他們有信任感,注意別人的感受和作法是因時制宜,所以孩子需要被引導,幫助他分辨生命的主觀性和生活的客觀性的差異,才會找到平衡。
 
1305A-2孩子不希望被勉強
每天早上都會一起唱歌禱告,大家希望約約也可以有更多的参與,但約約表達說其實他唱歌的時候常有感動,但不希望被要求,而是可以按着他的時候自己主動參與。
 
大人的焦點影響孩子
走摸索的路,對沒有辦法的事情反而好辦,沒有辦法也是一種辦法,所以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其實孩子調整的能力超過我們想像的,有些該讓孩子面對的就去面對。若大人本身就是一個主動面對事情的人,很快做選擇的榜樣自然會影響孩子;舉棋不定、難以判斷的作為會反應在孩子的身上,大人注意的焦點絕對會影響孩子。舉一個實例就是焦點轉移帶來的影響力:曾看過一個亞東劇團演戲,老師和學生因為要巡迴演戲,所以共同生活,他們之間很有默契,那齣戲讓所有人都受感動,然而他們請了一個牧師做回應分享時,牧師卻講了許多客套話,把大家的焦點轉移到演員的表現和導戲的成功,完全脫離了會觸動大家感動的部分,是一個典型用腦袋看事情表象的講員。
 
行動走在思想前面
假若父母是活在生命主導的光景裡,我們就會察覺得出來孩子的狀況,雖然生活要客觀得去表達,但跨出去的每個步伐是很主觀的。從主觀的跨出到客觀的認識,這當中我們會因主觀而受一些痛苦和衝突、刺激和反省以及和別人摩擦所產生的交流和對談,就有機會認識客觀的自己。讓行動永遠走在思想的前面,感動是主觀的,若只考量客觀的因素就會搖擺不定,並且沒有新鮮事。按著渴望去作之後,即使大家經歷一樣的事也會有不同的感受,分享出來的反省會成為孩子的幫助。孩子在不同的年齡層有不同的需要,從看重吃到會強調自己的意思,會觀察事情的表面到講出內心的感受,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生命樣貌。這一次去阿里山,我們選擇訂了一個目標,就去行動吧!不用事先的耳提面命,回來之後透過孩子反應再去揀拾這趟的收穫,發現孩子越來越言之有物,越來越會對照和反省,這樣就可以一起分享成長的快樂。
 
1305A-3讓孩子學習親手做工
由於沒有充分的時間陪伴四個孩子,美珠做了幾個娃娃給孩子,孩子都非常的興奮,很珍惜媽媽為他們做的東西,並且會跟布娃娃講話,不再爭寵。因此想讓不同年齡層的孩子獨立完成一個布娃娃,參與親手作工的體驗。
 
凝聚的價值更高
畫洋娃娃與做洋娃娃有何不同?就像從2D的平面影像進入到3D立體視覺一樣更加深刻,孩子每一次畫完畫之後都想送父母和其他關心他的人,對他而言是在表達自己的感受及對愛的回應。做父母的若沒有留意孩子的心意,只看他作得好不好,就會讓孩子挫折、失望;相對的,媽媽送給孩子洋娃娃,孩子會覺得是媽媽特別為他親手做的,紀念性的價值比東西本身的價值來的更高。所以我們希望在生活裡面善用每個回收的資源,從新打造成適合我們平常可以使用的東西,像回收衣服可以改成大人、小孩適合穿的樣式,成為生活的樂趣,彼此的關連感更加的不同,凝聚的價值更高。
 
1305A-4 走向街頭的表演
孩子為了一個出外行動的目標,呼召旅費,在幾次的街頭行動中很有成就感的經歷到有緣人的支持和老天為他們的預備。目的清楚,行動就格外有力;但是平常的街頭唱歌跳舞就顯得疲乏、懶散。想用不同的呈現方式訓練孩子認識真正的表演,打非洲鼓是未來我們第一個舞台的表演。
 
多元化的摸索和嚐試
剛開始街頭行動,孩子是跟著去配合拿東西,接著願意走在大人面前,用有限的辭藻去介紹,希望進一步可以預備好街頭表演。給孩子清楚的方向和目的,他們自己就會主動做預備。台北車站看到很多年輕人利用地下室的空間練習街舞,有他們摸索的文化,自己玩得很快樂,進而在人群中表演。孩子成長過程若有街頭作舞台,對人群呈現自己而受肯定,生活的主動性會更強,會增進對共生的認知和反省。像鄧爸走到哪裡都要拍攝和記錄,這就是他的舞台,他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傳遞訊息讓大家知道。希望我們學習非洲鼓不是要成為專家,而是在多元化的呈現,連在表演時都在摸索和創作,哪一天街頭也成為我們的生活圈,玩到後來,別人也一起加入,多方嚐試,就會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
 
 

上一篇:1305B 給孩子更大的目標
下一篇:1304B 結構式的學習
<回分類頁>

地址:苗栗縣三義鄉廣盛村35鄰重河338-10號   電話:037-870616   Email: isonofman.data@gmail.com
Copyright © 2024 人子創意生活發展協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