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悟者栽培的花園/
覺悟者的花園
人類簡史
影評人生
現代啟示錄
香港起風了工作室/
關懷和行動
心中的圖畫
跟我們走一段
風中旅行共學聚落/
共學紀錄
市集活動
演出紀實
綻放自己故事館/
我們的塗鴉
我們的撿拾
我們的故事
綻放自己故事館 : 我們的故事
1303A 活在愛裡必有平衡機制
1303A-1孩子特別黏媽媽的時候
芳雪提到帶孩子的時候,孩子特別會黏她,要求媽媽為她做這個、做那個,否則會哭鬧,但其他的人陪伴就很乖,連爬山都不需要人家抱,想知道如何處理?
 
端視父母的立場
先從人性的軟弱去探討,若是有機可乘,連大人也是如此,有句閩南的俗語「軟土深掘」,所以軟弱需要平衡。以前有一個精神病患面對媽媽時就會抓狂欺負媽媽,原因在於做媽媽把愛當成對孩子好,要他高興就沒問題了,其實,孩子沒有適度的管教,是不懂得平衡自己的,像寵物狗一樣,寵到後來讓狗誤以為自己是人而不知分寸。孩子還不會走路之前,會黏著媽媽是正常的,但是會走路之後,大人對待孩子的方式也應該跟著調整。因為生命的本能會想探索這個世界,每個看得到的地方都想嚐試,只有睡覺的時候想歸回到媽媽那裡去,這完全端視於父母的立場。
 
父母的責任最大
在人子家長三忌裡面提到:對孩子可以改標準,但不能沒有標準。沒有標準會讓孩子以後養成壞習慣,像我們認識的朋友,大女兒很挑食,作媽媽的一直覺得沒有辦法,對女兒如此,表示對自己也是如此,比較容易按自己的喜好做事情。在共生圈三、四歲的孩子會知道對外人不敢隨便賴皮,小孩子越小的時候越需要修理,牧羊小時候修理他,他不明白,怎麼勸、教他都沒有用,像是動物作實驗,紅燈亮走了會觸電;綠燈亮走了就有東西吃。當孩子還沒自我時,與寵物沒有兩樣,需要父母去平衡,環境和旁邊的人永遠只是輔助的功能,父母需要先對孩子有所主張,父母的作法及開放的程度,決定旁邊的人願意共同參與的程度。
 
現實帶來的幫助
有一句話說: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新加坡治安會好,因為懂得修理人性,必要時予以鞭刑以示警誡;聖經上提到上帝把門徒放在狼群裡,在現實中受苦是與我們有益,不可否認有時候現實可以幫助平衡人性。在體制的世界生活的壓力來自對陌生的壓力。對未知及陌生人有一股莫名的壓力,只能要求
自己勉強適應環境,這結果容易造成個性的扭曲;而在人子的壓力是來自熟悉的壓力,承受的壓力來自熟悉的人及環境,做什麼都與別人有直接的關係,大家都容易清楚的表達感受,沒有莫名懼怕的壓力,屬於自覺性的壓力。共生圈互動頻率夠比較容易平衡,就不會過度自我要求。
 
沒有道德上的對錯
夏山學校裡面有一個對孩子教導的觀念,要讓孩子知道是他的行為直接影響別人,讓別人不舒服,不是他個人的好壞問題,只是因為你的行為會妨礙別人。律法是訓蒙的師傅,先從守規矩開始,慢慢讓孩子明白規定是什麼,順服帶來更多學習的機會,調整態度會使大家提高共同學習的氣氛。

1303A-2不讓孩子有賴皮的機會
牧羊在家自學有一段時間,學校的老師一直在招手叫媽媽讓孩子回學校上課,因為老師知道許多在家自學的孩子有些狀況,面對牧羊在家上課時,焦點很難專注,陪他過程有許多的軟弱,發現必須用軍事化的方式對待他,要求禮儀守規矩。媽媽學會抓住一個原則:做了功課就要完成,不讓他有賴皮的機會,後來牧羊做完功課,會謝謝媽媽。
 
生活的特色是可以微調
有的父母會過度要求孩子;有的父母會不敢要求孩子,拼命請教專家。
我們生活的特色是可以微調,現在面對孩子丟三落四的習慣,不想再用威嚇的方式,耐心的替他作記錄,提醒他忘記一項就打一下。為什麼孩子對你設的規矩想逃脫後來又配合,會說聲對不起。因為我們都知道清楚孩子的狀況,會知道在什麼時候應該怎樣對待孩子。能夠花時間陪伴孩子是我們的優勢,不交給專家,不當成問題來看。就像以前外國牧師打孩子是單獨處理,讓孩子知道原因,不在公眾場合修理,所以我們要留意私底下與孩子個別建立關係和默契。
 
 
1303A-3孩子的失落與比較
 9 歲的約約長期跟父母住一起,生活圈人數少,同齡的孩子來生活幾天又走了,常有失落感,看到台灣多媒體影片,羨慕台灣小朋友的生活很豐富,連父母也常會落在兩邊比較的光景裡,孩子也會找各種理由與父母在一起,對孩子的作法又不想用說教的方式,有機會就陪孩子關心比他更有需要的人,或許有機會走出比較的光景。成長中的苦難,沒有選擇的餘地,就選擇現在的緣份吧!
 
我們自己有多獨特
小孩子跟大人一樣都會比較是很正常的,小孩子比較得感受還不是很重要,他們只在乎好不好玩而已,但大人會有很多想法,忽略到機會在哪裡?台灣只是提供一個無限的可能,最寶貴的是反省而不是想要怎麼作。大陸反而可以有更多的嚐試,可以帶孩子去窮鄉僻壤的地方去體驗、學習。台灣走過一段成長中的痛苦,我常會告訴義工,我們是多麼的獨特。我們應最知道我們
自己的優勢在哪裡?我們去過加拿大,不會羨慕他們的生活,會欣賞我們自己的生活方式,雖然當時很貧乏、辛苦,會有信心因為大家的關係很真實。
 
不是誰好誰壞的問題
在家裡本來就會有不同年齡的人和需要,但是學校只把同年齡擺在一起,就會失衡。生活圈雖然小,但是孩子應該會比較沉穩;看過選擇自學的家長不喜歡讓孩子與外面的孩子玩,因為會受影響,所以孩子比較沉穩。但是共生圈的人多,互動頻密,孩子裡面的獸性被挑旺,發揮得淋漓盡致,所以不得不修裡孩子,生活圈太大也是一種干擾。在相對的世界裡,本來就有好、有壞,是平衡的問題。不是誰好誰壞的問題,孩子多需要管理就多;孩子少就不需要太多的管理,反而有更多的時間摸索,該怎麼做就怎麼作。
 
心態及生活的開放  
共生的生活不是最好,只是努力想調整到最佳的情況,多媒體影片看起來很豐富,就像元宵節只是提燈籠走了一圈,好不好玩只是一個心境。有人天天來訪也可以覺得很麻煩,也可以是調整的機會。小孩子相當跟著血氣走,但大人是否可指出機會和優勢。我們都要珍惜所有的,無論看到比我們好或不好,都有摸索的空間,並不是沒有選擇的餘地。完全在於心態、生活及意識型態開放的問題。假若只有像我們這樣才叫共生,那就與別人無關了。生活的對照固然有幫助,但孩子若活在愛裡必會有平衡機制。
 
欣賞老天給的機會
早期我們年輕都還沒結婚,也沒有小孩,難道我們不能服事生命的需要嗎?
主導我們生活不應該由環境來決定,而是與天、與人有真實的關係,透過團契帶來的啟示使我們有平衡機制,生命自然會成長,過多的擔心會帶來更多的扭曲,不僅要欣賞孩子的成長,也要欣賞老天給的機會。否則會盲目的請教專家,一定要怎樣,卻不知道真正的需要是什麼? 如何使你的環境都成為幫助,有什麼就用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1303A-4 面對孩子的討價還價
田田常常跟爸爸、媽媽討價還價,說定了一個回家的時間,還會拖拖拉拉,還要多一點自己的時間,母女常常在意見相左的爭執中衝突,作選擇。而三歲的歷程每次洗碗都會喊累,想睡覺,該怎麼面對他長久以來的態度?

表達立場的重要
如果父母是比較喜歡跟孩子講道理,孩子就常會跟你討價還價。父母表達立場很重要,要讓孩子知道有些事是可以商量;有些事是只能聽大人的,沒得商量。堅持表達立場,也不給孩子機會,大人的態度會讓孩子跟你有默契。有時候不多說的,直接修理就知道意思了!另外比照歷程的問題,像牧瞳三歲多,也是要求她洗碗,他不一定洗很乾淨,因為生理機能還未完全發展好。有時候沒洗就讓他逃過一次;但是大一些的孩子就一定要求盡自己的本分,把事情做好。

1303A-5媽媽情緒失控
兩歲多的亞馨有一次搶了一歲多阿飛手中的餅乾,媽媽怕她傷害別人,當場狠狠揍她,媽媽為自己失控的情緒跑到房間痛哭,女兒知道媽媽的心情,還跑過去跟媽媽說對不起。又有一次女兒突然的大叫,也被狠狠的修理;還有面對其他孩子作危險動作,覺得處罰沒有用,要打他們又怕自己失控,不知如何面對?
 
有需要時請別人處理
亞馨雖然個頭小,卻很會親近人、向人示好,很懂得生存。媽媽了解自己的情緒會失控,就已具備平衡自己的能力。有需要時可以請人處理,不需要自己動手。每個人的特質不同,處理問題的方式也不同,前提是自己可以平衡。當覺得不平衡時,硬著去面對反而有試探。對人的問題和反應太強烈常是因為不安,若生命夠開放,與人的關連夠實在,就容易自我平衡。把注意力擺在認識困難背後的價值就有信心去嚐試不可能的事;總是害怕別人的眼光,碰到困難自己承擔,又無法擔待就會掉在沒有信心的光景,惡性循環。孩子都在反應大人的情況,回到愛的把握裡,不用去處理問題。
 
1303A-6 面對孩子重覆的問題 
阿星像是沒有耳朵的小孩,同一件事講幾次都沒有用,上廁所沒穿襪子和鞋子,把廁所弄髒,多次提醒他注意也修理過了,還是忘記,該如何看待這種情況?

需要爸爸的陪伴
 之前夫妻的相處和面對孩子的態度常常是步調不一致。同樣的問題發生,媽媽可以氣得半死,爸爸卻覺得沒什麼。這種情況就會讓孩子有機可趁,這是最不好的示範。父母對孩子說話要分辨他有沒有在聽?是故意不聽,還是聽不懂。孩子不會因為你一直唸他就會改變。如果方式都沒有改變,如何讓他有機會調整呢?提醒是要教他注意大人要什麼。所以應要有不同層次的提醒,可以用打的、摔東西、抓狂給他看,但不要過度情緒,一直在言語上嘮叨會有反效果。大部份生活圈裡的孩子是男生,爸爸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有爸爸的陪伴,陪孩子做好一件事,孩子會很穩定。很多部份孩子不懂,最需要調整的是大人,而不是小孩,大人做調整會給孩子更寬廣的出路。   

上一篇:1303B 成為孩子成長的道路
下一篇:1302B 教育在發現他原本的樣子
<回分類頁>

地址:苗栗縣三義鄉廣盛村35鄰重河338-10號   電話:037-870616   Email: isonofman.data@gmail.com
Copyright © 2024 人子創意生活發展協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