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悟者栽培的花園/
覺悟者的花園
人類簡史
影評人生
現代啟示錄
香港起風了工作室/
關懷和行動
心中的圖畫
跟我們走一段
風中旅行共學聚落/
共學紀錄
市集活動
演出紀實
綻放自己故事館/
我們的塗鴉
我們的撿拾
我們的故事
綻放自己故事館 : 我們的故事
1302B 教育在發現他原本的樣子
1302B-1  該如何走體制外的教育?
問:我的孩子仰意今年14歲,從小培養她增廣見聞、懂得關愛別人,初中寄宿生活不適之後,我們離開體制教育來到大理,參與過社區建設、籌建學堂,國內外各種教育方式都去嘗試,最後還是渴望歸回社區支持形態的教育,希望教育、生活和生存發展能夠結合在一起。
 
比教改更務實的選擇
剛好看到關於雅歌實驗中小學的報導,創始人是一個女博士,已經實驗了十八年,得到國際人士的關注意,帶過的很多孩子都上了臺灣大學,但因為負債、不符合政府規定,以及身體得了癌症等原因,最近宣告停辦。他們對教育的改革比其他人都更努力,也採取課程和愛的教育,和現在很多教改的想法比較接近,不過還是走不出路來。體制教育是以體制為主體,不走體制教育的人以孩子為主體,但是我在思考一件事,除了這兩個選擇,有沒有更務實的選擇呢?耶穌對門徒彼得說,我已經把天國的鑰匙賜給你們了,我想這是關鍵。活在有限的時空裏,能做的轉變十分有限,很深的感覺到,基本動作不對後面很難調整,還不如從零開始。教改最大的困難,就在於想要改變現有的體制。
 
跟天和好的安息和把握
人子剛開始不是因為教育而出走,而是生命被愛吸引,人跟天和好會找回生命的尊貴,人跟人和好會找回生命的尊嚴,人跟萬物和好會找回生命的尊重。從跟天和好為基礎生命開始擴延,我們的特色不是外在的成效,我們與別人最大的差異在於安息,這種安息和把握就源自跟天和好,來自於對生命的認識。聖經上說,上帝把兒子都已經為我們捨了,祂豈不把萬物都給我們?!一路走來,我們的把握來自於對天的依靠,這是看不見的信仰帶來的把握。人跟天的關係是看不見的,人跟人的關係、人跟萬物的關係是看得見的。我們跟人的關係會放的下來,是因為跟老天和好。人跟人的關係當中會有很多人性的軟弱,聖經上說:人只看到別人眼中有刺,卻看不到自己眼中有樑木。與其要挑別人眼中的“刺”,不如去面對自己眼中的“樑木”。
 
目標清楚才知如何調整
人跟天和好,聖經上描述是像枝子聯於葡萄樹。孩子究竟是怎麼成長的?最重要是枝子聯於葡萄樹,生命活在和好的關係中,他自然會成長和發展。孩子的成長最重要取決於父母,如果父母本身活得有信心、有安息,孩子就有機會像父母一樣。重點是我們想給孩子什麼?如果用主流的尺度來衡量,還不如把他送回主流的教育,還比較能夠達到尺度。很多人雖然離開體制,把焦點擺在以孩子為主體,他們的價值觀卻依然是主流的。學校教育以達到體制標準為目的,它的問題不在教學方法,而是缺少陪伴,如果把班級變成家學校、變成村落,就會彌補缺少家庭互動的學習。重點是我們要什麼?才知道該怎麼做,看著目標才知道該怎麼調整,只在方法找出路並沒有益處。
 
真實關聯承繼完整的生命
我們的父母和孩子一同在共生的社區成長,他們與天的關係有和好的關係,從天啟而來身體的關聯是很緊密的,是很美的,每個人可以按他所領受的恩賜去表達,這樣子對孩子的教育、給孩子的圖畫是非常完整的。社區裏的孩子在互動中對每個叔叔阿姨的認識,這對他來講是很有影響力的。這種從天啟而來的共生不是做出來的,而是自然成形、身體的關聯。孩子有了完整的關聯、完整的生命、完整的圖畫,他經得起東一點、西一點的學習,只要互動的頻率夠多,就有機會認識完整的生命。所以,父母和整個社區是不是活在真實的愛、真實的關聯裏,決定孩子會承繼什麼?至於方法,馬有四條腿,有四條腿的,卻不一定都是馬,若忽略起初的感動和渴望,直接套用方法,是想走捷徑。
 
希望孩子可以活出自己
 “學習看機緣,訓練按需要,成長是一種開竅”,這是天啟的做法,需要顯明了才學,碰到困難了再調。學校把學習課程化,學完以後還要面臨學以致用的困難。我們在實際生活裏,因為孩子而有機會活得更有創意,大人跟孩子再長一次。教育孩子不是教導他,而是真的放手,生命中有價值的東西,老天早已經放在他生命裏面,只等待顯明出來。有真實的關聯、真實的互動,奧秘很快就會解開。一個人再厲害,也只不過是一份,在身體的關聯裏,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份,這是生命完整的、有關聯的圖畫。一個人的天份若不用來實踐共生,就不會帶出天啟,也不會帶出天命。在共生的關聯裏,每個人扮演他自己會很輕鬆,就是很符合生態的。孩子在這樣的關聯中生活,不太可能沒有學習,也不太可能找不到自己。重點只在於家長到底要什麼?對我來講,我只要孩子可以活出自己,活出自己就能夠作隨時的調整,活出自己才會真的快樂。
 
教育在發現他原本的樣子
就像枝子要聯於葡萄樹才會長,老天透過耶穌基督恢復生命的關聯,我們進入這個關聯,就開始從天啟的角度看待事情。孩子與我們相聯,就會承繼父母身上所有的東西,陪他去經歷,適時的機會教育,他才明白從父母身上承繼了什麼。孩子不僅從我們身上承繼,每個生命身上有天啟和天命要顯明,長期陪伴他生活的人才幫他印證出來。在這種生活裏陪孩子成長,東一點西一點,會像倒吃甘蔗越來越甜,等他看懂的時候,已經身在完整的圖畫中了。進入主流的學習,學課程還要學怎麼用,會有兩段式、三段式甚至多段式的學習,是人自作聰明、試圖操控的結果。我們把生命交在天的手裏,把生活交在因為愛而有的關聯和彼此互動裏,生命自然而然會長出該長的東西。如果追求方法總還有更好的方法,但是我們的孩子真的需要學那麼多嗎?真的需要那麼厲害嗎?追求卓越徒增虛幻,追求平凡心有不甘,追求平衡才天長地久。教育不是要去改變他,那是發現他原本的樣子。
 
認真快樂的活在每一天
我們現在蓋校舍的目的越來越清楚,孩子最喜歡做的是大人做事,我們給他們一個獨立的空間,學齡的孩子獨立生活,他們就會發現平常陪他們學的東西有多重要。我們不是用一套多好的方法,而是發現需要就去做調整,我們只是活在和好的關聯裏,認真面對自己,誠實活在這塊土地上。我們學習把大家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我的困難也是大家的困難,我們有出路,就等於全世界的人都有出路。從愛出發就會產生合一的渴望,進入共生的生活,共生是非血緣的,是靠機緣的。不管人多人少,或是剛剛開始,因為是符合現在需要,所以永遠為時不晚,踏實生活,預備隨時作調整,孩子是跟我們一起成長,無所謂好壞對錯。我們的生活保持浸透在愛裏,保持在彼此服事、真實的關聯裏,其他的怎麼做都可以。不要從外面著手,要從裏面著手,認真快樂地活在每一天,我相信大人每一天有收穫,就不用擔心孩子成長的問題。孩子18歲以前,我們對他有要求和限制,在關聯裏鋪好路,等到他18歲,我們要鬆手,讓他自己作選擇就會很容易。
 
1302B-2  孩子是否適合接觸宗教?
問:我在尋找教育之路上也接觸各種宗教,我認為大孩子接觸宗教的核心很好,讓信仰、教育和生活結合在一起,若是更小的孩子適合這樣做嗎?
 
碰到什麼就探討什麼
首先要認識宗教的目的,學校和宗教的目的都是教化,我們認為教化是一種誤解,生命的成長不是被教出來的,而是開竅來的,他需要一個真實可以互動的環境,在那裏逐漸開竅,去認識生命當中看不見,卻又是最重要的部分。我們不需要把人文的東西設計成課程和專案,在生活當中大人自己看重什麼、需要什麼,大人領受什麼孩子就領受什麼,但沒必要都要帶他去體驗?就像電視的節目不是每一個都要看?用理性誠實的去看待,誠實的面對我們裏面的渴望,生活中碰到的,按我們所知道的進行機會教育。對孩子有關於金錢的教育,最近我們嘗試自己印鈔票,想用這種方式獎勵他的認真,同時我們也在觀察這種做法的副作用。以前我們也嘗試過吃素,後來發現什麼都吃比較平衡。我們碰到什麼就探討什麼,不需要遷就現實,也不需要分門別類。
 
成長不脫離生活及需要
大孩子對什麼都想瞭解為什麼,可以找適合的方式讓他瞭解。較小的孩子學的是父母的樣子,沒有辦法透過廟宇或教堂去學習,他看到父母親是真的,有一天他也會認真。不要拿人文的東西來教孩子,人文的東西只適合用來作對照。如果我們沒有做榜樣、沒有把真的東西活出來,他就不知道如何去對照。小孩的學習方式跟大人不同,大人是腦袋的學習,小孩子是全人的學習,所以不要用我們的方式去想他。好好的愛孩子,不脫離生活,進入共生,在完整的關聯裏,不是教導他或替他作決定,而是欣賞他的成長,需要什麼就學什麼。生活中碰到什麼,就帶孩子做什麼,孩子都跟著做,一次、兩次,只要多幾次的碰觸,有一天他就會開竅,就學會了!經歷在先,認知在後,不要顛倒次序。孩子學到的都跟生活有關,跟需要有關,這才是他們將來的生存發展之道。當孩子長大,不願意聽我們的,我們就開始聽他們的,他們得要負自己更大的責任,只要我們保持在成長,相信當他碰到困難,會回過頭來跟我們來對談。
 
1302B-3  新的經歷是否拉寬我們?
問:目前的共生和關聯都在比較小的範圍,這是不是一種限制?怎麼樣去突破這種限制呢?
 
愛會拉寬我們的世界
這種顧慮比較是人文和主流的想法,我們一直保持開放,不斷跟外界有互動,也不斷保持有新的反省和新的感動,在這個基礎上擴延。一個人的學習離不開與周遭緊密的關係,將來他人生的穩固性,就決定於真實學習的範圍有多大,所以我們只要不斷的保持開放。一個人的世界不取決於他去了多少地方,看了多少東西,而在於經歷這些之後,他的世界有沒有被拉寬?曾聽一個環遊世界二十多年的人講的故事,聽過之後我們很失望,因為環境一直在變,他自己都沒有改變。一個人的世界,最容易被拉寬的方式,就是拉寬愛的範圍,把別人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當愛上一個人就最容易放下自己。當有人碰到困難,我們一起來探討需要是什麼?再一起去做調整來滿足需要。
 
成長的步伐都沒落空
有人問我們,那孩子將來怎麼辦?我倒要反問他,我們每天踏實陪孩子生活,每一步的成長步伐都沒有落空,為什麼要擔心將來?耶穌為什麼敢說一天的擔子一天擔就夠了?時間是有次序的,空間是有次序的,萬物的發展也是有次序的,超越次序的努力是虛幻的。我們的不安來自於過去的心靈母體,把體制當成是自己,把人文的東西當成是自己,事實上,生命自己長的速度比人為操作的速度快,這是科學家都可以證明的事情。只要關聯感被恢復,生命就一直在成長和擴延。一群人共生,每個人不同的特質、不同的角度,差異帶來的豐富性,以及跟萬物共生的關聯,有一天我們會讚歎老天的預備,遠遠超過人意的作為。不要擔心缺乏,不要擔心走錯,只要用愛認真去走,老天會有帶領。最美的是我們裏面不斷會有新的渴望,如同聖經上說,信的人要從他的肚腹裏流出活水江河!
 

上一篇:1303A 活在愛裡必有平衡機制
下一篇:1302A 建立跟孩子一起成長的學習圈
<回分類頁>

地址:苗栗縣三義鄉廣盛村35鄰重河338-10號   電話:037-870616   Email: isonofman.data@gmail.com
Copyright © 2024 人子創意生活發展協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