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悟者栽培的花園/
覺悟者的花園
人類簡史
影評人生
現代啟示錄
香港起風了工作室/
關懷和行動
心中的圖畫
跟我們走一段
風中旅行共學聚落/
共學紀錄
市集活動
演出紀實
綻放自己故事館/
我們的塗鴉
我們的撿拾
我們的故事
綻放自己故事館 : 我們的故事
1211B 孩子不聽話才是正常
1211B-1:如何面對不聽話的孩子?
汝桂阿姨:今天吃午飯的時侯,牧笛與其他孩子在玩玩具,我想把他手上的玩具没收,牧笛便抓狂了,把桌上碗盤都推翻了,之後連他自己也嚇了一跳,後來他爸爸媽媽便要求他道歉。
銀生叔叔:毎次陪孩子吃飯,心裡都很衝突。孩子不是晚回來吃飯,便是一直聊天講話,吃得很慢,過了時限,我們該把飯莱收了,還是還給父母處理?該嚴厲還是寛鬆才對?我發現同工對劉哥的孩子會比較寛鬆。
淑珍阿姨:上次運動會,出發的時侯,喊牧笛好久也不來集合,原來他在找他的照相機,後來又慢慢穿他的袜子和鞋子,我很想不等他,留一個記號給他,但最後還是讓他上車了。
名萱阿姨:輪到我陪孩子吃飯的時侯,我總會與他們約定,過了時間便不能添飯。收拾時若有人跑掉,離開多久,回來便罰站多久。
美珠阿姨:聽到自己的孩子難帶,心裡蠻難過。以前聽到便想要抓狂打他們,現在已有一種出人意外的平安了,不想打了,不想讓孩子帶著恐懼被處罰。孩子一直試我們的底線,我也渴望他們看到媽媽有在調整。那天父母在吵架,他們都看在眼裡,後來與我一起禱告。
 
 
以萬變應萬變
同工對劉哥的孩子比較寛容。大家對别人的孩子都會比較小心去處理,而劉哥、美珠的孩子看到爸爸媽媽常在隊伍裡作主導,相對的他們會比較敢去表達,喜怒不會隱藏。面對這個改變不了的事實,我們倒要問自己,我們要的是孩子能盡情的没有保留的去表達自己,還是想表達的時侯考慮很多?到底我們帶孩子是以不變應萬變,還是以萬變應萬變?孩子一直在變,若我們都一成不變,孩子無法感受到我們愛他們;但若我們跟著他們變,見招拆招,變到没招了,孩子才感受到我們對他的愛,而不是大人始終都很厲害,都可以掌控。
 
到底裡頭有没有信心
從現象看,我們家的孩子最難帶。我和美珠起初每天爭吵打架,我們又是帶領者,在別人眼中更是難看,但我們始终没有放棄,現在很多同工羡慕我們夫妻之間的關連,而實際上我們的關係是打過來的,所以很難説事情該怎樣做才對,問題在於到底裡頭有没有信心。每個人特質不一樣,美珠比較容易悲觀,我則超級樂觀,所以對孩子的反應不一樣,以至做法也不一樣。而孩子也有不同的特質,牧羊跟牧笛個性完全倒過來,一個很急一個是慢吞吞的,大人處理的方式也會不一樣,但肯定不能要求孩子都聽我們的意思,否則會氣死。没有一定的做法,但若没有信心便走不下去。
 
每一次與孩子交手,都在介紹我們自己
大人怎樣做,代表的是自己,孩子透過它來認識我們。所以每一次與孩子交手,都在介紹我們自己,認識彼此。小孩子的認知是本能的,他們不知道什麽大道理,但却非常準確。他們知道爸爸比較剛強,媽媽比較軟弱,每次吵架,他們都一定安慰媽媽,一起站在媽媽那一邉,他們知道這樣做一定不會破壞關係。今天陳林、恩惠吵架,孩子也會勸架,父母兩邊都是孩子所愛,他們很了解父母及其吵架的模式,所以不要以為孩子不懂,他們整天跟父母在一起,耳濡目染,對狀况很了解。
 
重點不是方法,而是用心
假如我們只想改變現象,我們會失去信心,因為根本沒辦法,但當我們願意鬆手,便懂得欣賞。對孩子學會一張一弛,有時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心裡却要有主張,否則只會跟著環境走,一定被氣死。孩子的成長不是我們的責任,我們只負責「陪伴」,所以不要有預期心理,希望孩子一定要變得怎様才可以。叔叔姨姨如何對待孩子,孩子就如何認定他。若我們真的用心陪伴孩子,儲心積慮到最後也没辨法,也搞不好,我相信這時孩子會體恤到我們的心。陪伴孩子,重點不是方法,而是用心。我們陪伴別人的孩子,是與他們建立關連的機會,不必為他們的成長憂愁,也不要把陪伴孩子只看成工作怱怱帶過。
 
動物性本能在孩子身上顯露無遺
對付孩子的最後一招便是處罰了,但這一招用多了便失去邊際效益,例如打孩子,剛開始很有效,久了便越來越没效了,因為孩子巳很熟悉了,也預備好被打。没有一定的方法,最重要令他印象深刻,我知道孩子最怕是被罰站在那裡,時間拖很久,什麼都不能做,最好是站上椅子上,不能亂跑。他們寜願被打完後快快去做他想做的事。若始終管不動他們,可試用這一招。動物性本能在孩子身上顯露無遺,自己也控制不了,今天牧笛的表現連他自己也嚇了一跳,就像狗在進食時不能碰牠的食物,否則會被牠咬。
 
若我們從來未輸過,跟孩子不會有真實關係
孩子都聽我們的話,不要高興。我們會聽不到他們真正的聲音,看不到他們真正的様子,那是我們最大的損失,所以不聽話才是正常的,孩子身上動物性本能太強,「聽話」對他們來説是很不熟悉的。而且孩子太早懂得聽話,很可能是從小被壓下來的,我們也没機會認識他們。孩子越多,交流也越多,問題顯露也越清楚。若不要求孩子聽話,我們要什麼?我們要的應該是越來越認識彼此,關係越來越近,越來越真實。我們至少還在嘗試,不管成功失敗,孩子巳越來越認識我們,或知道我們要什麼。若我們從來未輸過,跟孩子不會有真實關係。現代父母根本没時間陪孩子,但為了表達關心,只得講一套自己的標準,跟孩子巳隔了一道鴻溝。孩子年紀還小,我們又没有體制的壓力,大可以盡量嘗試。流浪學校就是保持摸索,邊做邊調整。我們的把握在我們身上,是對彼此的認識與默契,而不是在外面看得見好好壞壞的表象。大部份人喜歡成功,却不知道失敗比成功更重要;帶孩子不聽話的過程可能比聽話還重要,因為吵架、争執、挣扎、衝突是認識彼此的過程。若我們與孩子能早一點認識彼此,我們情况會漸入佳境,有些狀况巳漸漸見怪不怪了,我們便不會把注意力擺在一些不舒服的事上,而是擺在更好玩和更新鲜的發現上。
 
1211B-2:如何引導比較大的孩子?
美珠阿姨:那天學校辦運動會,看到我們家峻誌跑得第二名,我高興得不得了。另外釘釘的老師説她很特别,在班裡年紀最小,却會認很多字,也像大姐姐般幫助其他同學。孩子在家裡都很多狀况,知道他們在外面被讚賞,心裡會比較平衡。
銀生叔叔:覺得謙謙在家裡的學習很慢,常常要盯他盯得緊緊的。
 
帶著盼望去陪伴
小孩子開竅的時間都不一樣,但開竅的前題相同,便是:「經歷」與「受苦」。孩子在多元及開放的陪伴之下,比較容易開竅,在越多元化的生活裡,我們與孩子交手的機會越多,交過手才有真實的關連。謙謙已是小生活大學學生,一直盯他寫反省比較困難,倒是大人看出一個有價值的東西,引導他把焦點擺在那裡,讓他去學習,去領受,但避免耳提命令。跟隨過程中是先有輸入才有輸出,從開竅的角度來看,不要帶著憂愁去陪伴,而是要帶著盼望去陪伴。

上一篇:1212A 在家學習的價值
下一篇:1211A 把握陪孩子的機會
<回分類頁>

地址:苗栗縣三義鄉廣盛村35鄰重河338-10號   電話:037-870616   Email: isonofman.data@gmail.com
Copyright © 2024 人子創意生活發展協會 All Rights Reserved